编者按:美国波士顿当地时间5月13日,本刊特别邀请4位在本届AUA年会上做专题报告或专题发言的中国专家,做客《肿瘤瞭望》“AUA中国专家有话说”特别采访间,分享各自所在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此次AUA热点话题,分析近年来泌尿肿瘤的研究热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详见下方视频。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左起:朱耀教授、龚侃教授、那溶博士、王弘恺博士)
主持:
朱耀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嘉宾:
龚侃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那溶博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王弘恺博士(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肾癌免疫治疗与遗传性肾癌:PD-L1阳性肾癌患者的预后好
据龚侃教授介绍,本届AUA大会在肾肿瘤和前列腺肿瘤这两方面有一些新进展。我们欣喜地看到国内专家学者在本次大会中有不少亮点。龚教授团队二十年来,主要致力于肾癌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预后和治疗,取得了一些突破。在今年的AUA年会上,龚教授团队共有5篇摘要入选大会发言,他分享了团队在肾癌免疫治疗和遗传性肾癌(VHL综合征)两方面的重要发现(大会摘要号:PD04-07,PD52-10,MP 60-05,MP67-01,MP 67-19)。【详见视频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龚侃教授团队5月12日的第一场Podium报告就引起了与会学者们的很大兴趣。报告中,团队介绍了他们在肾癌免疫治疗的新发现:①不同于以往学者提出的PD-L1阳性患者预后差的观点,研究发现PD-L1阳性患者的预后反而好,此类患者用IL-2加PD-L1抑制剂的治疗效果可能理论上会更好;②对于PD-L1阴性患者,目前最常用的TKI类药物从理论上来讲,可能效果会更好;③PD-L1有可能成为对肾癌进行分类的生物学标记物,从而指导肾癌的精准治疗。
关于如何找到研究突破方向,如何建立研究型数据库以产生更好的影响?龚教授认为,保持对事物的新鲜感,不盲从,不断提出质疑和挑战,进而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开展研究,这会是一个很好的科研方法。朱耀教授在讨论中评价道:“这两项研究,不仅高大上,而且接地气,体现了精准医学,另外也给更多中国学者站上国际舞台,带来了一些启示。”
泌尿肿瘤影响因素:遗传因素与前列腺癌,肥胖与肾癌
继2016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两篇前列腺癌遗传因素的文章后,今年的AUA年会上也有很多这方面的专题报告,最新的AUA、NCCN指南特别强调了基因检测及遗传咨询的必要性。那么近年来遗传因素为何如此受关注,对国内患者治疗有何影响?那溶博士在讨论中介绍了自己在遗传因素与前列腺癌(进展、预后)关系方面的多项研究成果(包括了3篇入选大会发言,一篇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一篇发表于《欧洲泌尿外科杂志》的成果)。他强调:①特定基因,特别是DNA修复基因的胚系(种系)遗传突变增加前列腺癌患病风险及死亡风险,这种风险是独立于阳性家族史的;②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将是今后前列腺癌精准治疗的重点,将改变现有的诊疗常规(大会摘要号:MP57-01)。【详见视频介绍】
关于肥胖与肾癌的关系,王弘恺博士在讨论中介绍了自己在科室的支持下是如何发现,并进一步深入分析到基因层面的内在相关性。整个研究从临床现象起步,逐步进入内在机制的研究。他们的研究团队发现,通过对FTO基因的调控,肿瘤细胞像脂肪细胞一样会发生一系列功能上的变化,由此提出假设,也许肥胖和肾癌存在一个共同的起因。然而,尚需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肥胖和肿瘤的关系可能是多个基因的协同作用,而不能简单地用单个基因异常来解释。他表示,他所在的研究团队在后续还会开展大量的工作来进一步揭示肥胖诱发肿瘤、促进肿瘤的内在的机制。其实在揭示肥胖及肿瘤的相关性方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自2012年的AUA年会及EAU年会开始就有相关论文收录。今年的最新成果也登上AUA舞台(大会摘要号:MP60-13),无疑是对整个团队的激励及肯定。【详见视频介绍】
从AUA热点,看未来研究趋势:精准医学占主流地位
最后,四位专家就此次AUA年会见闻,泌尿学未来研究方向,分享了各自的想法【详见视频介绍】。
从近两年的EAU和AUA的大会发言看,精准治疗已经是不可避免的大潮。从此次AUA年会近两日的会场情况看,凡涉及到影响诊断、预后和治疗的肿瘤方向,精准医学的应用和新技术,如全基因组测序对于疾病分型、靶向治疗的指导及患者下一步预后的分析等,均占据了最主流的位置。
龚侃教授认为:“本届AUA年会上,中国同道们有如此好的表现,可能也正是适应了这一大潮,相信在未来的世界泌尿外科的舞台上,我们中国的学者,中国的医生会有更高水平的表现。”朱耀教授也指出:“未来治疗将呈现越来越精准、越来越细致的趋势,不仅从外科角度,而且从肿瘤患者整体管理的角度去分析患者,相信这也是今年或今后几年的大的趋势。”
专家简介
朱耀,肿瘤外科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主攻前列腺癌的微创根治术和综合治疗,熟练开展保留性神经和尿控的前列腺癌根治术,手术录像入选《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6年8卷2期。入选2016年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第七届复旦大学十大医务青年和第三批复旦大学卓学人才计划,获得2015第一三共制药奖教金。
近年来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其中15篇发表于美国泌尿外科学会官方杂志Journal of Urology和英国泌尿外科学会官方杂志BJU International,研究成果被纳入欧美泌尿外科诊治指南和经典教科书。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获批实用新型专利1项。曾受邀在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和日本金泽大学做专题学术报告,多次在欧美泌尿外科年会做会场发言交流。2012年作为项目第二完成人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专家简介
龚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前列腺癌诊断和治疗指南》编委兼秘书,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遗传性肾癌VHL联盟中国唯一咨询委员。从事泌尿系统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20余年,建立了国内唯一的集诊断、治疗、筛查预防及遗传咨询为一体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遗传性肾癌诊疗中心,并与梅奥中心、麻省总院、M.D.安德森癌症中心等世界著名的肿瘤中心一同获得国际VHL联盟认证。研究团队在Cancer Research等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1项以及2015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12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华夏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2010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奖励。
专家简介
那溶,201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现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师。目前在美国芝加哥大学NorthShore医学中心进行博士后培养,主要研究方向为泌尿系统肿瘤的遗传学研究及转化医学研究。截至目前共参与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20篇,包括1篇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ne、2篇European Urology等。2016年获吴孟超医学青年基金奖。现任世界泌尿外科协会(SIU)学术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青年委员。
专家简介
王弘恺,毕业于复旦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获博士学位,师从著名泌尿肿瘤专家叶定伟教授。致力于泌尿及男生殖系统肿瘤(如肾癌、前列腺癌、膀胱癌、肾盂癌、输尿管癌、阴茎癌、睾丸癌等)的临床诊治工作及其转化研究。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Urology,British Journal of Urology等国际著名期刊和国内权威期刊上发表科学论文9篇,总影响因子超过30分。多次在国际和国内大型专业会议上交流发言(包括欧洲泌尿外科年会、中国泌尿外科年会、上海市泌尿外科年会等)。2015年通过GCP培训并获得证书,作为主要参与者完成1项肾癌,1项前列腺癌的临床研究。参与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连续资助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