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CC现场直击丨Dr. Felip汇报EGFR ex20ins+NSCLC领域的重要研究数据
在不久前结束的2024年欧洲肺癌大会(ELCC)上,西班牙Vall d’Hebron大学医院Enriqueta Felip教授被授予Heine H.Hansen奖,她在获奖主题演讲“以多学科模式驱动肺癌精准肿瘤学进展(Advancing precision oncology in lung cancer:a multidisciplinary-driven approach)”中强调精准肿瘤学正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展到早期NSCLC。Dr.Felip在微型口头报告专场1报告了PAPILLON研究进展后分析结果(摘要号2MO),并在会议现场接受【肿瘤瞭望】专访,畅谈PAPILLON研究结果对临床的意义以及EGFR 20ins突变晚期NSCLC领域未来的探索方向。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在不久前结束的2024年欧洲肺癌大会(ELCC)上,西班牙Vall d’Hebron大学医院Enriqueta Felip教授被授予Heine H.Hansen奖,她在获奖主题演讲“以多学科模式驱动肺癌精准肿瘤学进展(Advancing precision oncology in lung cancer:a multidisciplinary-driven approach)”中强调精准肿瘤学正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展到早期NSCLC。Dr.Felip在微型口头报告专场1报告了PAPILLON研究进展后分析结果(摘要号2MO),并在会议现场接受【肿瘤瞭望】专访,畅谈PAPILLON研究结果对临床的意义以及EGFR 20ins突变晚期NSCLC领域未来的探索方向。
Enriqueta Felip教授被授予Heine H.Hansen奖
01
以多学科模式驱动肺癌精准肿瘤学进展
Dr.Felip在主题演讲中讨论了个性化治疗带来的变革如何从晚期NSCLC推进到早期NSCLC阶段,并为加强合作和开展多学科管理提供了新的机会。
报告指出,精准肿瘤学的目标是以正确的用药剂量和治疗时间为正确的患者提供正确的癌症治疗。精准肿瘤学的前提是没有“一刀切”治疗。在实体瘤中,NSCLC的管理已经成为精准肿瘤学的一个突出代表。自从2004年首次发现了EGFR致癌突变,在识别和靶向治疗新分子变异以及改善肺癌治疗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随着针对其中一些变异的靶向药物(例如EGFR和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现已进入辅助治疗,人们越来越重视早期NSCLC的分子检测。同样,基于PD-L1表达的个体化治疗在晚期NSCLC中发展迅速,随着免疫疗法的应用推进到早期NSCLC围手术期治疗,基于PD-L1表达的个体化治疗可能变得更加重要。
Dr.Felip强调以多学科模式推进肺癌精准肿瘤学进展,具体而言,患者应由多学科团队进行评估;早期NSCLC需要进行生物标志物检测;下一步是实施ctDNA检测。
推进肺癌精准肿瘤学进展:下一步的行动
- 我们需要开展肺癌预防工作:吸烟是导致癌症的最大原因;
- 为NSCLC患者提供大panel的NGS,以实现当前临床治疗相关所有的生物标志物检测以及未来的生物标志物检测;
- 大规模实施多学科分子肿瘤委员会(multidisciplinary molecular tumor boards)诊疗模式;
- 将ctDNA检测整合到临床实践;
- 新的有前景的治疗方法:抗体药物偶联物,靶向免疫疗法;
- 识别并满足肺癌生存者的需求;
- 人工智能(AI)、影像组学和分子癌症生物学的进步,可为进一步探索个体化治疗策略生成强大的AI系统。
Dr.Felip的主题演讲:推进肺癌精准肿瘤学进展的下一步行动
02
2MO:PAPILLON研究中进展后分析
PAPILLON研究既往结果显示,EGFR-MET双特异性抗体Amivantamab+化疗(卡铂-培美曲塞)vs化疗一线治疗显著延长EGFR ex20ins突变晚期NSCLC的无进展生存(PFS),中位PFS为11.4个月vs 6.7个月(HR=0.395,P<0.0001),18个月PFS率为31%vs 3%。2024 ELCC展示的PAPILLON研究进展后结果显示,中位随访14.9个月时,联合治疗的中位至治疗终止时间(TTD)为13.2个月(95%CI:11.8-15.2),单独化疗为7.5个月(95%CI:7.0-8.4)(HR=0.38;95%CI:0.28-0.51;P<0.0001);在12个月和18个月时,Amivantamab+化疗组分别有58%和35%的患者仍在接受治疗,而单独化疗组的对应数据仅为21%和5%。联合治疗组的中位至后续治疗时间(TTST)为17.7个月(95%CI:13.7-不可评价[NE]),单独化疗组为9.9个月(95%CI:8.6-11.1)(HR=0.35;95%CI:0.25-0.49;P<0.0001)。在12个月和18个月时,联合治疗组分别有68%和49%的患者未接受后续治疗,而单独化疗组分别有36%和14%的患者未接受后续治疗。
【肿瘤瞭望】:基于本次ELCC大会展示的PAPILLON研究进展后结果,您如何看待Amivantamab+化疗一线治疗EGFR 20ins突变晚期NSCLC?
Dr.Felip:我认为Amivantamab+化疗一线治疗对于EGFR ex20ins突变晚期NSCLC而言非常重要。PAPILLON研究曾在去年ESMO大会上进行口头报告,研究结果也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我们第一次有了治疗这类患者的一线治疗新选择。PAPILLON研究的既往报道显示,Amivantamab联合化疗相比于单用化疗一线治疗EGFR ex20ins突变晚期NSCLC显著延长PFS。我认为本次ELCC大会上相关数据的更新,包括后续治疗、以及至治疗终止时间和至后续治疗时间,都支持Amivantamab+化疗作为EGFR ex20ins突变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新标准。
图1.PAPILLON研究的至治疗终止时间
图2.PAPILLON研究的至后续治疗时间
【肿瘤瞭望】:EGFR ex20ins突变晚期NSCLC诊疗目前面临的挑战有哪些?请谈一谈该领域的未来探索方向。
Dr.Felip:对于EGFR ex20ins突变晚期NSCLC患者,临床上仍存在诊断方面的挑战。我们需要应用二代测序技术(NGS)从大量患者中检测出EGFR ex20ins突变。另外,我们还要考虑疾病进展后的治疗,所以我们需要了解更多有关Amivantamab治疗进展后的获得性耐药机制,以及如何在其一线治疗后选择相应的后续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Enriqueta Felip,et al.Amivantamab Plus Chemotherapy vs Chemotherapy as First-Line Treatment in EGFR Exon 20 Insertion-mutated Advanced NSCLC:Analysis of Post-Progression Endpoints From PAPILLON.2024 ELCC Abstract 2MO.